与此同时,臭氧的生成增加大气氧化性,也会加速二次颗粒物的生成。
刘炳江说,对臭氧污染,公众不仅可以被动应对、进行健康防护,而且可以积极主动地参加到防治工作中来。烈日下不在户外就能对抗臭氧伤害在专家看来,对臭氧轻度超标不必惊慌。

在晴朗的天空下,臭氧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污染,不动声色地拉低了空气质量,甚至成为威胁健康的隐忧。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柴发合说,臭氧的危害取决于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臭氧的化学性质、环境空气中的臭氧浓度、人体或生物在一定浓度臭氧中的暴露时间,人们可以从控制暴露时间等方面来减少伤害。与净化器、口罩对抗细颗粒物污染不同,要防臭氧污染很简单,烈日下躲在室内就可以。柴发合说,有研究表明,即使室外臭氧浓度达到400微克/立方米左右,室内浓度也只有几十微克/立方米,只要我们夏季不在烈日下进行户外活动,就能有效避免防护臭氧可能带来的健康损害。
因其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性,也被成为空气中的隐形杀手。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了近20%。陈果建议关注空气监测(聚光科技、先河环保、盈峰环境等)、大气治理(清新环境、龙净环保等)和煤改气(百川能源、蓝焰控股、迪森股份、杭锅股份等)。
由于前期市场对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以及环保部的环保督察频繁程度认识不足,从6月份以来,环保板块表现明显弱势,当前环保较低的估值同样反映了市场的低预期。从当前正在进行的环保督察及中央地方的重视程度来看,环保板块有望迎来难得契机。6月以来,环保板块表现明显弱势,市场对环保主题缺乏信心,而中央环境保护督查仍在进行中。对此,安信证券陈果认为,当前市场对环保预期较差,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基于上市公司与地方政府关系维持的角度考虑,担忧后续环保订单的持续性,对此我们认为随着新一轮政治周期开启,环保投资将重新进入正轨。
陈果认为,站在当前时点,我们发现前期市场明显对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以及环保部的环保督察频繁程度认识不足。从中央和环保部的表态和实际动作来看,今年的环保督察的重要程度、严厉程度前所未有,显然不是来得快去得快的雷阵雨,而是持续不断的环保风暴,并且这场风暴的高潮可能仍未到来。

8月21日,环保部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从中央和环保部的表态和实际动作来看,今年的环保督察的重要程度、严厉程度前所未有,显然不是来得快去得快的雷阵雨,而是持续不断的环保风暴,并且这场风暴的高潮可能仍未到来。因此,对政府和对企业的环保投资需求市场上目前仍然存在预期差,当前环保较低的估值同样反映了市场的低预期。陈果建议关注空气监测(聚光科技、先河环保、盈峰环境等)、大气治理(清新环境、龙净环保等)和煤改气(百川能源、蓝焰控股、迪森股份、杭锅股份等)。
从当前正在进行的环保督察及中央地方的重视程度来看,环保板块有望迎来难得契机。8月21日,环保部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对此,安信证券陈果认为,当前市场对环保预期较差,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基于上市公司与地方政府关系维持的角度考虑,担忧后续环保订单的持续性,对此我们认为随着新一轮政治周期开启,环保投资将重新进入正轨。在今年秋冬季攻坚战中,京津冀将成为主战区,治理大气污染将成为环保部的重中之重,10月31日将成为战役成果检验的政治红线。
二是对当前的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督察存在误解,误认为去产能和环保限产是简单粗暴的关停产能,因而低估了其对环保投资(环保设备采购和技术改造)的拉动作用。陈果认为,站在当前时点,我们发现前期市场明显对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以及环保部的环保督察频繁程度认识不足。

由于前期市场对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以及环保部的环保督察频繁程度认识不足,从6月份以来,环保板块表现明显弱势,当前环保较低的估值同样反映了市场的低预期。6月以来,环保板块表现明显弱势,市场对环保主题缺乏信心,而中央环境保护督查仍在进行中
每次修订的标准都愈加严格,从1990年开始先后制定了多项行业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中大部分的行业涉及到VOCs的排放,更对异味污染物进行了严格的定义和排放限制,对排放标准中未列排放管道排放标准的气体污染物,也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各项管制措施的实施,大气中的颗粒物和SO2的污染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但大气中臭氧(O3)浓度却不断增高。赛默飞(中国)环境事业部高级应用专家冯玺瑜表示,日前环保署推出管制空气污染14项措施,依照《空气污染防制策略》政府将通过对工业源、移动源、农业废弃物燃排、营建及堆置扬尘等污染源进行控制出台了相应的目标和措施工作,希望在2019年底时,将PM2.5年平均浓度由每立方公尺22微克降到18微克,改善率18.2%。第二个亮点是企业排污的申报系统。第四个亮点则是验收制度和监管体系的完善。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台湾经济开始快速发展,特别是化工企业电子产品制造等重点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环境质量指数不断下降。
与中国大陆起步晚不同的是,中国台湾地区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就进入了VOCs排放管控时代。基于此,台湾环保署及各地方环保局都有相应的VOCs管控措施,例如实施机动车停车怠速管理办法,停车怠速等候逾时三分钟应关闭引擎、淘汰二行车机车、空污总量管制、禁止使用生煤及石油焦、民众宗教信仰减少烧香和金纸推广环保材料、加强重大污染源监测数据查核及工地(厂)稽查工作等。
不过,台湾地区的产业分布不同,每个地方造成雾霾污染特性也不一样。全年红色警戒站日数则由997站/日降至528站/日,改善比率47%。
行政管制措施和经济奖惩制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为台湾地区VOCs的污染控制工作奠定了基础,对于近年来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台湾地区VOCs管控亮点冯玺瑜表示,台湾地区VOCs的管控有四大亮点:第一个亮点是制定了合理的许可证制度体系。
在历次修订工作中,分阶段引进管控策略,并设立了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包括空气质量检测、固定污染源管制、能源管制、交通工具管制4个大的方面,另外,还实行行政管制和经济诱因并行,强化许可登记、年排放量申报和检测与稽查制度,强调从源头管制。此外,行为管制和经济奖惩措施也是台湾地区VOCs排放管制的有效措施。中部主要污染源是火力发电厂。台湾地区VOCs管控措施《空气污染防制法》是台湾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的纲领性文件,其它的排放标准、实施办法、管理措施等都是依据该法案的法律条文而制定的。
南部以轻、重工和加工业为主。大陆地区出台很多的环保法规及要求,甚至有的比国外更严格,但污染企业大多不清楚,导致环保理念与政策出现断层,台湾地区的环保法规及检测方法一般借镜国外经验,再结合民间企业及检测公司意见后本地化,地方召集企业开公听会宣达,前期以辅导、改善、补助为主,后期加大稽查处罚,以经济诱因、辅导改善、处罚来逐步完善政策和建立守法观念。
1975年第一次公布了21条,至2006年已经修订6次,修订后共分为五章86条。而且在经济方面,开征空气污染防治费、实施奖励补助及推动总量控制。
与中国台湾地区相比,中国大陆在VOCs污染排放管控体系建设方面起步较晚,体系不够健全,严重制约了中国大陆VOCs污染排放控制工作的开展。之后又陆续颁布多项行业排放标准及其相关的配套实施措施。
1975年,台湾开启了对空气质量维护的新纪元,制定了专门治理空气污染的《空气污染防制法》。北部人口密集,主要污染源是汽机车尾气排放。结论通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到目前为止台湾地区已建立了一套完整有效的VOCs污染排放管控体系。纵观台湾地区的VOCs管控措施,四大亮点值得借鉴。
目前大陆地区的定期环保检测都是委托专家委员或环保局来完成的,而台湾地区则是由企业自行验收,建立企业主体责任观念,环保部门只负责事后监管查核工作,若企业被查核到缺失,处罚是由企业承担,企业自然会否定或处罚自己委托的第三方检测公司,从而不会一味追求低价的服务,相对会找信誉好的第三方公司,而检测公司是环保署下的机构,由环境检验所负责约束管理、考核、稽核第三方检测公司。对检测公司则进行质控追查,建立一套监视链体系。
设置许可证的内容包含空气污染防制计划、进行模式仿真证明符合容许增量限值、应采用最佳可行控制技术、技师签证、环境影响评估核准文件有关空气污染相关承诺、监测设施设置计划书、改善排放空气污染物总量及浓度申请或核准证明文件等,都必须详细记载各种排污源、治理设备、减量技术等内容,等申请到设置许可证后才能继续申请许可证之后的操作,各类许可证的申请流程都层层严格把关。各项排污费计算上都是非常复杂,企业大部分不懂如何计算企业申报系统可带入各种参数试算排放量,在根据费用分级制度得出费用,地方环保局事后对申报内容比对许可证及检测报告进行核查,若发现不实申报则加倍罚款及按日追缴。
因此,控制VOCs排放成为90年代台湾地区大气治理的重要目标。从1973年到2007年期间,台湾地区对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了8次修订,其中1986年进行了大的修改,并增加制定中长期管控标准。 |